最新消息
天天搓麻将到深夜,75岁后身体垮掉,你还敢这么玩?
麻将桌上热热闹闹,牌声哗啦啦响个不停,几位老人围坐一圈,眼睛死死盯着牌面,连饭都顾不上吃。这画面在咱们小区里太常见了,乍一看挺乐呵,可你知道吗?天天这么打下去,身体可能要“喊救命”了!
麻将这东西,咱中国人玩了几百年,早就成了家家户户的“老朋友”。特别是退休后的老人,闲下来没事,约上三五好友,搓几圈麻将,既热闹又能打发时间。谁家楼下没个麻将馆?谁家老人没上过牌桌?可问题来了,玩得太猛,时间太长,身体真吃不消。研究说了,75岁以上的老人,要是天天泡在麻将桌上,脑子、眼睛、腰椎,样样都可能出毛病。
先说说腰和脖子。打麻将得坐那儿,低着头,盯着牌面,一动不动。时间长了,脖子僵得像块木头,腰也酸得直不起身。北京协和医院的研究讲得清楚,每周打麻将超过20小时的老人,腰椎老化的速度比别人快了快30%。这可不是小事!上海有位骨科医生说了,他们医院里好多腰痛的老人,十个有三四个是麻将打出来的毛病。
眼睛也遭罪。麻将牌小,字密,花色还复杂,老人盯着看,眼睛累得慌。浙江大学的研究发现,爱打麻将的老人,干眼症的概率高到68%,比不打麻将的人高出一大截。时间久了,眼睛干涩、看东西模糊,甚至连日常生活都受影响。你说,这牌打得值不值?
再说脑子。有人觉得打麻将动脑子,能防老年痴呆。这话不全错,偶尔玩玩,确实能让脑子转转,保持灵活。可要是天天打,十几个小时不挪窝,脑子可不高兴了。2023年国际老年医学协会的研究说,长时间打麻将,老人会一直处于紧张状态,身体会分泌一种叫皮质醇的激素。这东西分泌多了,脑细胞受损,记忆力反而下降得更快。换句话说,适度玩玩是锻炼,玩过头了就是在“熬”脑子。
还有个大问题,就是生活节奏乱套。上了麻将桌,饭不按时吃,水不及时喝,有的老人甚至连药都忘了吃。血糖一会高一会低,血压也跟着蹦跶。尤其是那些有高血压、糖尿病的老人,牌桌上一激动,病情说不定就加重了。武汉有家医院研究过,爱打麻将的老人,心脏调节能力差的特别多,输赢太在乎,心率一乱,心脏也跟着受累。
那为啥有的老人打了十几年麻将,还是精神头十足?差别就在于“怎么打”。玩得有分寸,身体自然没啥大问题。比如,隔三差五玩一会,中间起来走走,活动活动筋骨,喝口水,吃点水果,身体负担就小多了。中国疾控中心的建议很实用:每次打麻将别超过两小时,每周最多三次,中间必须休息。打半小时,起来转转脖子,伸伸腿,血液循环好了,腰也不那么酸了。
环境也很重要。麻将馆里烟雾腾腾,光线又暗,空气不好,老人待久了,呼吸道容易出问题。特别是南方湿气重的地方,关节炎、血压问题更容易找上门。选个通风好、光线柔和的地方,早上或者傍晚凉快的时候玩,身体舒服多了。
吃的东西也得注意。牌桌上,很多人爱吃薯片、喝浓茶,甚至还整点小酒。这些东西吃多了,胃难受,血糖血压也跟着捣乱。换成点水果、坚果,或者煮点黑豆,既解馋又健康。别小看这些小习惯,时间长了,差别可大了。
心态更关键。麻将桌上,输赢正常,可要是太较真,气得脸红脖子粗,心脏可受不了。武汉大学医院的研究说了,爱较真的麻将玩家,心率变化大,心脏健康风险高。牌桌上乐呵乐呵就行,别把输赢当命根子。毕竟,麻将是个游戏,开心最重要。
最后,留个问题给大家想想:你家老人爱打麻将吗?他们咋平衡玩乐和健康的?欢迎留言说说,咱们一起聊聊!